有一个古老的故事。
有个叫西塔的人,发明了国际象棋,国王因此决定重赏西塔。
西塔说:“我不要重赏,只要在我的棋盘上,放上一些麦子。第一格一粒麦子,第二格两粒,第三格四粒,第四格八粒......棋盘放满了,就够了。”
国王觉得太容易了,就答应了。
可是精确一算,国库里所有的麦子拿出来,也不够。
这就是复利定律,也有人称其为“72定律”——假如复利为2%,那么72/2=36。一次投资,能够长期复利,36年后可以翻倍。
图片
当然,我们还可以设定,每天的复利是2%,4%等。复利越高,本金翻倍的周期更短。
简单表述,就是一个人每天都在重复昨天,得到利润,那么日积月累,就是一笔巨大的钱。这就是一个人闷声发大财的重要窍门。
01
简单的事,重复做。
有一段时间,江苏南京的某个角落里,一家小店火了。
店主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“韩素珍”。
主要是卖甘蔗,还做手工咖啡。
不管是甘蔗,还是咖啡,都不贵,工序也很简单。
咖啡,就是隔壁超市进货,自己配一个杯子,加一些开水,搅拌均匀就好了。
随着店铺走红,她的收入也迅速增加。
后来店铺不红了,大家以为她会关门歇业,但是她坦然开门,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。
谈起赚钱的方法,她说了一句很管用的话:“我四十几岁就在这个地方,现在七十几岁。”
在一个角落里,做同样的事情,坚持了三十来年,这样的人,不赚钱,也说不过去了。
现实生活中,也有很多类似的人,一辈子就做一件事,做到了极致,不仅能养家糊口,还成为了该行业的精英,到了风口浪尖。
战国时的庄子,写过一个叫庖丁的人,一辈子宰牛,割牛肉。但是他经过多年的练习,可以十九年不更换一把刀,技艺如火纯青,也节约了解牛的成本。
国王为此,还点赞一句:“善哉,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当然,这打赏,自然是少不了的。
还比方说,精细化耕作,提高土地的使用率,种地的人也能降低成本,持续多年获利;一辈子做木匠,学会了雕花、装配等,也一辈子不愁钱;一辈子教书,每天都去教室,看起来变化不大,其实也有了工作轻松,育儿效果更好的特点。
图片
02
熟悉的人,重复用。
如果你的店铺,在一个固定的位置,那么你遇到的人,都会是熟悉的人。能够遇到的陌生人,是很有限的。
在很难持续增加客户数量的情况下,你要提高收入,持续获利,那就只能让同一个客户,频繁到你的店铺消费。
自媒体人“破点思维教育”,说了一个例子。
邓老板开了烧烤店,为了吸引顾客持续光顾,他打出了招牌——消费一百以上,就可以得到一百的消费券,下次来的时候可以用。
夏天,他也会送啤酒券,都是消费多少,可以得到一张,但只能下次用。
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,若是要出门吃烧烤,去谁家都可以,本没有固定。但是为了省一顿的钱,立马会想到上次的消费券,那就顺理成章,再去找邓老板了。
若是你细心观察,很多店铺,会有微信群,把某一种类型的顾客,放在一起。从而有了适合的东西,立马就可以转发,告知。
或者你会看到熟人在开店之后,频繁在朋友圈推送东西,吸引你去消费。
若是特别熟悉的人,还会单独打电话给你,似乎某样东西,就是为你准备的。从而你一次又一次去给熟人捧场,带来利润。
要知道,如果帮你发财的人数有限,那就让同一群人,增加消费的频率,或者持续保持消费的频率,都是不错的复利。
图片
03
微余的钱,重复存。
纪录片《十八岁的流水线》中,有这样的一段故事。
90后权广彬,一直在流水线上工作。期间,他也想要学厨师,汽修,但是干不了几天,就放弃了,又回到了流水线。
持续多年,他一边抱怨辛苦,一边麻木地工作。就是不见有什么起色。
他无奈地说:“除了流水线,我什么都不会。”
为什么他重复了这么多年,也不见复利呢?
这就涉及到一个“年年有余”的问题。
每个月的钱,都花光了,再多的“复利”,也会看不到。
只有把利润留下来,才会真正 变成手里的财富。
同样是打工,在流水线上工作。但是有的人,月收入四千,也能留下一千多,一年就有一万多。
有了一定的存款,人的收入渠道就增加了一个——利息。
如果有头脑,还可以把存款变成投资,或者让自己改行,去利润更好的行业。
也就是说,复利,不是机械式重复得到利益,而是需要一些技巧,更要长久的谋划。
一日一钱,千日千钱。古人说的道理,到今天,还是管用的。
图片
04
爱因斯坦说过:“复利的威力比原子弹还可怕。”
人出生的时候,谁都是“光溜溜地来”,并没有手里握着大量的钱财。
只是后来,通过多年的改变,人与人的财富差距,就拉开了。
每天都比昨天,多赚一点钱,多存一点钱,要不了多久,人都会富起来。并且,复利越高,发财越快。
当你看到富人的时候,不要只是嫉妒,而要学到他们的复利思维。
获得复利,一开始是量变,到了一定的程度,就会发生质变。
记住,所有的从容,都是百炼成钢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